内部邮箱
 
网站
导航
首页 学校动态 考试资讯
会计生活 成绩查询 下载专区
 
会计
培训
真账实操 会计证 初级会计师
会计继续教育 注册会计师 学历教育
 
  电话咨询: 绍兴 8512 6169 | 柯桥 8412 7470 校区地图:绍兴   柯桥
塑造21世纪财务经理新形象
发布时间:2004-12-31  字体大小:

 

  视野按:本文为作者在浙江财经学院和浙江知识经济俱乐部举办的培训班的演讲。作者为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分院副教授、博士。

   如何塑造二十一世纪财务经理新形象,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先讲讲如何跳出财会人员的旧形象。就形象来讲,到底什么是新形象,什么是旧形象?新形象是什么样的,旧形象是什么样的。这个我刚才讲了,不大好总结。但是,尽管不大好总结,我还是得勉为其难。既然要讲新形象,我总得先把旧形象讲一讲。那么旧形象大概是什么情况呢?按照我的总结,财会人员第一个旧形象是比较保守的形象。为什么讲是保守形象呢?我们从过去的电影、小说等等,给人看到一个财务经理的形象,就如同一个封建社会的帐房先生,带一个手杖、一个算盘,带一顶瓜皮帽。即使到了几十年前吧,说起一个财会人员呢,总是一个要么年纪比较大的老头子,或者是一个大妈、大嫂的,这个形象总是比较保守。这个保守,不仅跟形象有关,实际上和工作上也有关。因为会计上确实是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这样的话,以前的会计人员基本上都是很本本份份、兢兢业业的、很拘谨的一个形象。实际上这也和我们以前讲会计中的一个原则即保守原则有关,该原则要求我们会计一定要保守,任何事情,情愿是少讲成绩,多讲错误;在利润上面,我们多讲费用,少讲利润。我们会计上讲保守原则,或者讲是审慎原则,或者讲是谨慎原则,都是这个概念。那么这样的话,给人家的感觉当中,社会上的会计是很保守的。这是我总结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人们觉得会计比较刻板,或者说比较内向。刻板实际上和保守是连在一起的。做事情上好象很少有通融的余地。大家叫你做什么事情,会计就是这么做。好的理解是按章办事,不好的理解是开拓工作心不强,就是从事各方面工作都比较刻板。我想起我们以前读会计,几十年前读会计时,人家给我们讲会计的形象,说过去的老会计,做帐的时候严格做到日结月清,如果当天帐上和现金余额差了一分钱,我们老会计会一晚上都不睡觉硬是把一分钱的帐给找出来。这在我们几十年前读书的时候是很感动的。觉得老会计的敬业精神真不错。但实际上时代变了以后,象这一分钱的问题,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和我有同感,时代变了以后,这一分钱可能就不再变得那么重要了。为什么不变得那么重要呢?首先,我们帐里面,在改革开放以后,一分钱的含义变得小了。大家知道,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的时候可能是四毛八分钱,你给他们五毛钱,那个两分钱可能就是没找。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呢,现在有些企业具有外币存款,在外币折算的时候,也就说在外币折算为人民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两分钱的差额。第三个从更大的角度考虑,当然一分钱的错误有可能蕴涵着会计的大错误,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比较少。假如说我们有更重要的工作去做,却为了一分钱的差额而不做,就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这种观念是一种比较老派的观念。但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一分钱就不管了,是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也不是这种意思。这是讲的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大家感觉到,会计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基本上不要技术的工作。这个形象不单单是我们会计表露出来的,社会上面也都认为会计是一个很简单、不需要高深技术的。会计不需要高深技术、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实际上是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初期,就是在美国和英国,今天我们讲美国和英国已经是很发达了,在会计上面已经很先进了,但是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和英国也把会计看作是雕虫小技,仅仅是一种算算帐的雕虫小技。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还没有将会计列为大学课程,也没有大学会计教授。到了我们中国,也是认为会计是一种雕虫小技,这里我可以讲几个例子。一个,会计上面大家觉得比较简单,所以在基层单位中,尤其是在一些企业里面,领导把工人从车间里调上来当会计往往认为是照顾他一个工作。将会计看成是照顾性的,并不是认为它是一种专业工作。你表现好了,你是我的亲戚,或者是我的七大姨、八大姑,把你照顾到这个会计岗位上去了。这样做,在观念上就认为会计是一个简单的、不需要技术的工作。这个情况现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当中就比较好转,但是在国营企业,这个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我别的不说,我以前在香港工作,去年因为工作关系曾经调到一个很大的国营企业去工作了一段时间。这个企业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它的总资产是一千多亿,每年的利润就是五十多亿。这么大一个企业,当时我去那边做一个集团的财务主管,我去看了一下工作,我原以为这么大的一个集团又是现代化企业,尤其还是国务院派稽查员的单位,我认为会计工作水平一定很高,但实际上去了解以后,发现相当多的财务人员却是我们一线职工的家属。一线职工在生产工地上,但他们的家属怎么办呢,就放在我们一个实业集团财务部做财务人员。相当多的一部分家属就是这样安排工作的。所以当时我就感觉到要开展一些比较高深的资本运作或者进行比较复杂的报表汇总、比较和分析,就比较难。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都尚且如此,一般中小型企业就更认为会计是不需要专门技术的了。这个问题实际上不仅如此,甚至我们个人的经历当中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二十年前,八十年代初,当然整个时代还没象现在这么进步。当时,我考了会计硕士生,当时的会计硕士生还很少,大概全国只有十几个,是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以后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生。我那时读了会计硕士生,感到很高兴,觉得很不容易读了个会计硕士生,但是从心态当中,实际上,我自己对会计也是没底,也就是说,自己也是看低自己的。为什么呢?我曾经记得,走到大街上,有朋友对我说:“你考上研究生了,向你恭喜。”因为当时的时候,研究生我们国家称为国家队,研究生还是很少的,所以向我恭喜。那别人问你读什么专业,我就说我是会计专业。别人问会计还有研究生?在当时20年前,会计还有研究生,别人就感到很奇怪。并且,确实我自己也怀疑会计到底要不要读到研究生。以后在公共场合有人再问我:“你是读什么研究生啊?”我就说,我是读经济研究生,我就不说读会计研究生了。自己从心态上也比较看低自己,好象觉得会计读不到研究生。当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文凭不是一个会计学的硕士,是打经济学硕士的牌子,我们觉得很高兴,我们出去是经济学硕士,不是会计学硕士。所以从心态上面,从别人和自己都觉得会计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所以,造成了社会上都认为会计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这是我讲得会计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方面是,大家都认为会计是一个“食之者”,仅仅是吃饭的,食的人,但不是一个“生之者”,就是生产的人。企业领导也好、企业老板也好,或者我们很多在旁的部门都认为会计是一个食之者,不是一个生之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观点呢?这个观点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我们老祖宗马克思那里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的时候,专门有一章讲到簿记费用。簿记就是BookkeeBRing的意思,是我们会计的前身。讲到簿记的时候,尽管马克思把簿记看成是观念的总结和过程的控制,也就是说,既讲它具有一个反映功能,又讲它具有一个监督管理控制的功能。而且也讲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个道理。但是马克思在分析簿记费用的时候,是把它作为流通费用的一部分来处理的。那么,既然把它作为流通费用来处理,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会计是不创造社会价值的。那么,既然是不创造社会价值的,那么必然就是一个服务人员。所以这个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从马克思那时的经典政治经济学家,到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会计是一个服务职能,也就是一个辅助的功能。那样说到底,我们会计仅仅是为生产部门服务的,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意见的,但是会计并不是一个生之者,也就不会创造价值。那么,会计到底是否创造价值呢?我们浙江省的《浙江财税与会计》,也就是我们浙江省的会计会刊,正在专门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后面还会再谈到。这是讲的第四个方面。
   此外,大家还感觉到会计人员比较难以相处和沟通。而会计人员难以相处和沟通,又和前面讲得会计的保守、刻板、内向这个观念是相辅相成的。美国有一个咨询公司,根据美国的情况,对会计人员作了一个形象调查,调查的结果,别的部门和领导大致都认为会计是不能很好相处的,其中的比例是这样的:认为会计人员比较好相处的比例只占50%,而高层的管理人员认为会计人员好相处的只占6%,而人事干部认为会计人员好相处的只占10%,美国是这种情况。美国的会计应该讲,比我们的功能发挥得更多,比我们更积极,在这种情况下,还认为会计不好相处,那么在我们中国的话,大家更会觉得会计比较刻板、比较难以相处。这样的话,造成会计的整个形象是一个比较灰暗、比较保守、比较内向、比较难以相处的、知识层次又比较低下的,那么,这样的话,就会对我们会计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社会上年年讲,怎么样提高会计的地位,而且中央也比较重视,但是这个问题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上对我们会计的成见很难改变,另一方面,我们会计的职能也没有好好地发挥,这样就形成会计一个比较旧的形象。
   那么,这个旧的形象,话又说回来了,是不是我们会计人员天生本性就比别的专业人才能力差一点呢。会计人员与别人一样,都是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毕业以后,只不过是专业、行业选择了不同,找了会计专业。读了会计专业,我的性格就变得内向、保守、不愿意同别人沟通,是不是会计天生就这样的呢?实际上,会计这个旧的形象的形成并不是会计的本性使然,会计的本身性格并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为什么会计会产生这个旧的形象呢?我认为,特别是建国五十年来,会计的旧形象,主要是由我们国家的旧的经济体制决定的。中国的旧的经济体制是怎么回事呢?我可以做一个高度的概括,用五句话。中国经济旧的体制,实际上是五个决定,即国家决定了计划,计划决定了财政,财政决定了财务,财务决定了会计,是这样一个关系。也就是讲,国家把计划定下来了,我们财政按照计划来安排全年的财政预算,而企业财务又是为财政服务的,企业的会计准则仅仅是企业财务的附庸。在这种情况下,在文革之前、统收统支的情况下,企业根本就没有什么财务可言,说到头,企业所有的事项都依属国家计划的安排,作为企业来讲,供、产、销都没有权利,那么企业的会计只能是一个很简单的核算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仅仅是做了一个文字、算盘的工作,仅仅是做一些很简单的属于财务附庸的事情,又在没有财权的情况下,那么你说会计要有怎么样的高的形象、怎么样的一个能力去发挥、怎么样提高地位,都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说,旧的形象主要是和改革开放前的旧的体制是相联系的。上面,我把旧的形象笼统地概括了一下。那么,这个旧形象怎么办呢?我们要把它跳出去。那么怎么跳呢?如果宏观环境已经形成了刚才所说的这样的体制,我们财务靠自己就能改变这样的形象吗?很难。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个旧形象的话,我们需要宏观的客观环境的配合。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讲到第二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为改变财务人员的旧形象创造了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讲第一点。市场经济或者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首先为财会人员创造了财权。有权,地位自然提高。我认为,我们以前的旧形象是应该讲没有权造成的,不是讲这个旧形象是我们会计人员天生的,本来就是保守的、是内向的、是刻板的,主要是会计人员无权。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企业,不仅仅再是一个简单的统收统支的单位,我们的企业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把财权逐步放开了。以前的情况是,我们的企业财务仅仅是财政的附庸,企业说到底实际上是没有财务的,没有财务的话,你企业对外没有融资权,没有投资权,更不用说资本运作等等,都不能干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财务人员,不要你去融资,也不要你去投资,仅仅是做帐。而这个帐也很简单,国家已经很详细地发布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了。统一制度把具体的会计科目、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整个形式都规定死了,你就根据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依样画葫芦,把这个报表编出来,你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时候,你的任务就不能错一分钱。有一分钱的错误,你就给我查出一分钱的错误来,那么大家的精力全部都投到这个上面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融资权,你仅仅是算帐的,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就比较低下,大家也不用求你什么,企业的车间主任还有其它人员,也不用求你什么。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财务经理是真正有权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真正大权就落到你财务总监手上了。我记得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中国搞的是“三总师制度”,国家对会计师的权力还是留有余地的。当时搞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的职责是搞计划、搞预算、还搞一点管理。会计说到头,还是一个没有财权的,还是一个搞核算为主的工作。当时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情况和国外的总工、总会制度有所不同,我们中国多了一个总经济师这个层次出来,就觉得好象对会计师的权力下放的不够。为什么呢?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美国已经出现这样一个症状了。在战后的初期,美国是设立了总工、总会,美国大部分的总裁都是从总工程师提上去的,因为工程师有技术,懂工程,往往是总工程师提到总裁的机会比较多。但是到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国数据表明总会计师提到总裁的机会比例已经超过了总工程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总工程师主要是在技术上把关,总会计师主要是在经济上把关,过去我们搞一个项目的论证往往是两句话。一个叫技术上先进,一个叫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先进,谁管?工程师管。经济上可行,谁管?总会计师管。这是国外的一个惯例。但以往的总工程师往往考虑到技术上的先进部分,往往在考虑技术先进的时候,对成本不太考虑。所以,后来就提出了一个成本效益的问题。后来又规定总工程师也要学习经济,学习工程经济学。但是作为工程师,仅仅了解一些经济的皮毛,他能不能把整个企业的经济情况都掌握呢?未必,还是不行。那么后来,美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很多企业是从总会计师提上去的。因为总会计师了解企业的全貌,因为会计进行的是价值管理。价值反映是把企业的供、产、销部分全部用价值形态反映出来了。会计比较了解企业的全貌。在这个情况下,当时就已经把总会计师的位子提上去了。国外的总会计师,它称为ntroller,我们国内把它翻译为“主计长”,主计长英文“控制”ntrol加er。从字面直译应该是控制师。主计长说明总会计师的地位已经起到一个企业总控制师的地位。它的总出纳在国外翻成司库。司是司令,库库房。英文叫Treasurer。因此,在八十年代初时候,美国很显然已把总会计师的地位提上去了,但我们中国滞后了一段时间,还是设立了“三总师制度”。而且大部分财务管理的功能也由总经济师去管了。这形成了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这两者之间责权不分明的情况。那么现在总经济师的情况如何呢?有些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总经济师这个层次就干脆削掉了,就没有这个层次了,这个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逐步逐步最后大的部分、经济方面的总括的权力都慢慢移交到财务总监这里来了,那么自然而然财务总监的权力就大了。财务经理不仅管了帐,而且现在还管了钱,不是象守财奴那样把钱管住,而且行使了我们过去总经济师的地位,要去搞计划,要去搞预算,要去搞钱,搞投资等等。而且总会计师不仅仅给企业领导的投资决策做一个参谋作用,他本身就是决策层的一个成员。你们去了解一下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情况,他们本身就是高层管理人员,往往还是常务董事。在大的投资项目决策当中,财务总监本身就是一个决策人员。因此,改革开放和实行计划经济确实把我们财务人员的地位提高了。说得更具体或更通俗一些,就是我们财务人员有了财权,地位自然就会提高了,这是从一个方面讲。
   第二个方面讲,财会工作从简单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发生变化。讲到这个方面,我们搞财务的人自然就会想到会计界一个古老的话题。就是我们搞会计的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是会计。过去的时候美国有个专家给会计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会计,就是会计人员所做的事情,他的英文就是“Acuntant is what acuntant to do”,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概念。这个问题并没有把会计描述清楚。什么是会计呢?会计就是会计人员做的。什么是士兵呢?士兵就是打枪的。这样的话,是没把事情说清楚。我们中国对会计的问题实际上是形成两大派学说。一个是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有两个会计专家,一个叫葛家澍,一个叫余绪缨,他们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所谓信息,实际上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资料、情报,说得时髦一点而已。会计就是收集、加工、处理、提供信息的这样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这样一个体系。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国外的舶来品。是因为美国讲“Acunting is an information system..”他们是把美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个概念搬过来了。正好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三论出现的时候,讲信息比较时髦,就讲了信息系统。而另外一派学说,是我们财政部会计司的老司长杨纪琬和人民大学一个教授叫阎达五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会计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系统,不单单是一个提供会计信息的一个工具,他们提出了会计管理论。也就是讲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这个观点,应该讲,也不是我们中国创造的,国外也有讲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也讲了很多。“Acunting are management activities”。这两种观点在八十年代是难解难分,争论了很厉害,形成了两种这样的学派:一种是会计信息系统学派,一种是会计管理活动学派。时隔二十年过去了,尤其是本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来,现在很少人再认为会计仅仅是一个信息系统了。现在学术界大多数的人认为,会计既是一个信息系统,也就是说,既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工具,同时本身也是一种管理活动,这是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先不讲会计是不是创造价值,假如说大家都承认会计创造价值,那么会计是管理活动,是毫无疑问的。退一步说,假如仅仅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那么这个提供信息的活动是不是一个管理活动呢?如果说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自然我们就认同了。现在的财务主管纯粹去做算帐的,我想已经不多了,大部分还在运筹资金。这样的话,会计不仅要算帐,而且还要用帐。用帐的范围就广了,要把数据用来决策,要用来进行预测,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样的话,实际上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这是讲,是要说明会计已从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式发生转变。
   第三,财务人员从食之者转变成为生之者。为什么讲会计从一个食之者转变为生之者了呢?首先,从理论上面来讲,过去我们仅仅把会计作为一种簿记,或者说仅仅按照马克思当时所认为的是一个流通部门的服务工作,那么会计自然是一个食之者,它没有创造价值,按照当时马克思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领域才是创造价值的,所有的流通、分配、消费部门都是不创造价值的。经过一百多年,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发展,发展的最好证明是什么呢?是我们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管理也是生产力”,很自然我们就联想到会计,不管认为它是管理活动,还是认为它是信息系统,或者认为它既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一个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都可以认为会计属于一种管理,而管理可以创造社会生产力。假如说,它仅仅认为是一个信息系统,那么这个信息系统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财务人员在企业当中,他从事的工作仍然是一个管理工作,所以说,我们现在企业的财务人员、财会人员,都是管理人员;在我们大学里,会计学是个管理学科,等等。会计是一种管理,管理又是生产力,那么从理论上面自然解释到了:我们会计创造价值。这是第一个方面。从第二个方面讲,从财务和会计的关系上来说。关于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中国流行了三种关系。一种是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会计一统天下,财务是会计的一部分,叫大会计观。第二种观点叫大财务观,认为是财务包括会计,会计是财务的一部分。认为,会计仅仅是算帐,反映之类的,核算以外的,都是我财务干的,不是你会计干的。第三种就是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认为财务与会计并行的。财务和会计既是两门独立的学科,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大学里面,你学会计,也就必须学财务。到了企业里面,搞会计一般也就是搞财务的。按照通俗理解,财会人员就是财务与人员,就是既包括了财务人员,又包括了会计人员。但是也有人作狭义的理解,认为财会人员就是财务会计人员,这样的话,就认为财务会计人员仅仅就是算帐的了。按照我的观点,财会人员是财务与会计人员的总称。实际上,在一个企业里,搞核算和搞财务管理的,是很难分开的。作为一个财务部长,作为一个财务总监,当然核算是主要职责;但是作为一个好的财务总监,他肯定在做好财务核算的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搞管理。所以说按照我的观点,财会人员是指财务和会计人员。财务人员是搞财务的,财务本身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会计人员也从事一种管理活动,那么,自然财会人员都是创造价值的。这是从财务会计的第二方面,从财会和会计的关系上讲。第三个方面,是从实际工作、实际情况来说,财会人员确实在创造价值。为什么从实际工作来说,财务人员在创造价值呢?很简单,假如说,我们把做好帐、算好帐、提供报表,或者参与决策作为一种间接创造价值的话,那么,我觉得会计除了间接创造价值之外,还直接创造价值。为什么叫直接创造价值呢?实际上大部分公司,特别是西方公司,财务部门除了做好帐之外,肯定在资金的运用上有一定的授权,这个授权体现在哪里呢?即把多余的现金,并不象我们简简单单地放在银行里的,进行短期投资。有时侯我要去买一点股票,有时侯我要去买一点债券,即使不买股票,不买债券,这个钱,不仅仅放在一种美元的货币上,也不仅仅放在一种港圆的货币上,我可能也是根据汇率的变动在互相调换的。那么作为一个财务经理,在公司的授权范围之内,一定是掌握部分的流动资金由你管的,这个流动资金要根据利息的高低选择不同的存款期,要根据汇率的变动,选择不同的汇率,要根据各种工具的收益性不同选择短期投资的对象,包括股票,包括债券,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自然就直接创造了价值。因此,如果说,算好帐,用好帐,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谋,仅仅是间接创造价值的话,那么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实际上还在汇率上面、利率上面以及投资工具的选择上面,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那么关于这个问题,我本人也有体会,我刚才最初讲的时候,我说财务人员的地位比较低,即使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象我们当时研究生比较少的时候,我说我读了硕士研究生,还感到好象很没面子。到了企业以后,也存在一种观念,我们是为其他部门服务的,地位比较低下。我可以讲一个例子,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在香港一个财务公司做财务总监的时候,为了化小核算单位,我把每个部门用电脑编了一个号,也就是我们讲的内部核算。每个部门都是内部核算,自负盈亏,然后和奖金挂钩。有些部门负责人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收到一笔钱,打到他的部门里去了,这笔钱我们财务人员不明白它的性质,就问他是什么钱,打进来是什么性质,他就说钱打进来就是我的利润。那么从会计上来讲,你的成本在哪里呢?收支是匹配的吗?这时,他就会这样说,你们是搞会计的,我又不是搞会计的,我怎么能搞得象你们这么清楚呢?我说,如果客客气气地说,你不懂会计,我可以告诉你利润是怎么形成的;但是你拍拍胸脯说,我是搞外贸的,本来就不懂会计。我说会说,说到头,你是不称职的。为什么不称职呢?现在哪一个大学或中专学外贸的、学其它的商业的、市场营销的不学会计课程啊。会计是任何经济学的主干课程,也就是基础必修课程。那么你如果大大咧咧的说,我不懂会计,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外贸人员,严格的讲,你连什么叫利润都不知道,你怎么能赚钱呢?怎么会创造价值呢?并且,我还说,我敢跟你比一比,你们每个部做一个核算单位,我们财务部也做一个核算单位,一年下来,我不敢说,我们财务部的利润能高于任何一个部门,但是我们财务部门的利润一年下来,也不会落到最后,也可能是在前茅。那我们财务部门靠什么赚钱呢?我们运用短期资金,在汇率上面,在利率上面,在其他的工具选择上面,包括短期的放贷上面,把资金运用好了,这样。财务部门本身也不仅是一个费用单位,本身也是一个利润中心。我想,随着改革开放,我们财务部门也有了一定的财务权限范围,而且我们国有企业也可以慢慢进入股票市场了,我想操作谨慎的时候,创造的价值有可能高于其他业务部门。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说是绝对的。但是,我要说明的是这个道理,财务部门本身不仅创造间接价值,在一定条件下还直接创造价值。这就是第三个讲的市场经济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提高地位的条件。
  第四,会计成了社会热门行业,除了市场经济给我们企业扩大了财权这些原因之外,还与我们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有关。我记得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九三、九四年的时候,朱镕基在很多次国务院会议中都强调了会计的重要性。当时,他把会计形容为市场经济的警察,同时还讲了,中国要培养三十万的注册会计师。从那以后,我们中国考硕士生、会计师也好,报会计专业也好,整个社会对会计趋之若骛,会计专业自然是热门了。这个热门可以从几个数据来表明,现在我们全国会计人员是一千两百万,在我国所有人口中,大约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是会计,那么如果去掉广大的农村户口,按照城市来讲,那么比率就更高了。我估计,大约二、三十个或者三、四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会计。这是一方面。有些同志是从工厂里来的,知道这种情况:很多下岗工人下了岗以后去找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会计人员让他提早退休,让他提早下岗,他还巴不得。因为拿了下岗工资,他在外面兼一、两个职,做个代理会计,拿个一、两千块钱,是轻而易举的。所以说,在搞了市场经济以后,对会计的需求大量增加。首先是,我们经济实体增加了,各种国营企业、各种私营企业、各种形式的企业大量增加,对会计的需求大大增加,自然会计就成了热门行业。社会上也越来越意识到会计也需要技术,也越要给他一定的和他身份相匹配的待遇。那么,自然考会计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社会上对会计的需要的增加,大学培养会计也多了。我记得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培养会计的学校是没有几所。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全国财经院校,只剩下了一所半。当时剩下了个辽宁财经学院,就是现在东北财经大学的前身,还剩下半个大学是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是中南财经大学的前身。整个文化大革命,财经大学只剩下了一所半。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恢复了财政部的五所财经高校,分别是辽宁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学院、湖北财经学院、江西财经学院和中央财经学院。而当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有硕士生的只有上海财经学院、辽宁财经大学和湖北财经学院,每年硕士生的培养数量全国不到十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读财经,既是一个很稀有,但是又是很不重视的东西。现在情况怎么样呢?在全国一千多所大学中,有会计系的或已经设置会计专业的大学,有400多家,在浙江就有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商学院、电子工业学院、以及浙大、杭大、浙江丝绸工学院、浙工大等,都有会计专业。从好的方面讲,会计受到普遍重视,成为热门专业;从坏的一面讲,变成了群雄割据。这一方面,反映了会计的繁荣。学生快毕业的时候,首先,会计有了良好的就业前景;第二,有了较好的提升机会;第三,容易获得高薪。但是,市场经济对财务人员要求也提高了。以前,会计的旧的形象是不要知识的,很容易安排工作,现在则恰恰相反,它对它学历、经历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现在新毕业的学生,如果仅仅是个中专生,这就很难。一个本科毕业生能找到工作,但将来晋升、加薪的机会不太理想。很多企业的要求都提高到硕士的学位。新的时代要求比较高的学历。中国会计已经有了十几个博士后,有了两百多个博士,一万多个硕士,尽管比起医生来讲还很少,但基本上宝塔型的层次是已经建立起来了。因此,对学历的要求在逐步提高。第二,对经历也在要求提高。过去作为一个会计几乎不需要经历,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厂长的关系,书记的关系,都可以调到会计部门工作,现在不行了。会计作为一个专门行业,一定需要比较高的学历,还有好的经历。你如果再靠关系,到了企业的财务部门,你最多做一个出纳,你能把出纳做好也就不错了。你如果没有受继续教育,没有好的经历,你就很难提升。对学生来说,刚开始时,你最好到各行各业去磨练一下。在香港,去会计事务所工作,工资要比去大公司低很多,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会计事务所做查帐工作,交通费好的还得自己掏出来。但到大公司去,你去出差,到别的部门去,打的都能报销。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到事务所去呢?道理很简单。到了会计事务所,你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你可以摸索很多经历,积累很多经验。但同样作为大学毕业生,到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哪个好呢?到大型企业去,你可能默默无闻,做的是很低级的工作;到小型企业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可以处理全套帐务。在这个情况下,到底去哪里好呢?按照我的建议,你大企业要去,小企业也要去。因为我们进行人员招聘,希望你有处理全套帐务的能力。你在大企业不一定能处理到,但在小企业,你有可能处理到。但我又希望你在大公司呆过,有大型企业的经历,特别是名牌企业,上市企业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讲,这可能是两难,但应该尝试。一个大学生也好,一个中专生也好,开始时,你应该脚踏实地到小企业去,从传票做起,到报表为止,那么这样全套帐务处理完了,干了一、两年,有机会再到大企业去发展吧。搞工业也好,建筑行业也好,搞什么行业都好,要有这样一个经历。我们在招工的时候发现,现在搞公司会计的比较多,但是搞基建的会计就比较少,搞商场的会计也比较少。假如说我们招大型公司的财务主管,就既希望你有公司的会计经历,但同时也希望你有施工、商业、房地产等方面的经历。如果某人说他有,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作为首选。积累丰富的经验,还要求知识面要广,工作面要宽,起点要高。有学历,有经历,就把你作为一个成功的会计的基础打坚固了。总之,市场经济为我们会计创造了一个宏观条件,促进了我们地位的提高,但同时又对我们会计改变旧形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下面就来讲讲财会人员如何改变旧形象,怎么样创造一个新形象的问题。前面,我说过,会计人员的旧形象不是个人的性格决定的,而是旧的制度和体制造成的,财务人员即使有能力也不能发挥。改革开放以后,观念不一样了,财务人员掌握的权利不一样了,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了,自然会计的地位就提高了。我始终有这样一个观念,社会上老是说要提高会计的地位,但是,真正要提高会计的地位,又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第一,宏观环境是否给你创造了条件。宏观上没有创造条件,你想提升也提升不了。旧体制下面,会计没有财权,也不能把帐做好,你要怎样把地位提高呢?我想比较难。但是另一方面,会计本身也要有一定的能力、一定的素质、一定的品质,否则,要是他本身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怎么又能提高他的地位呢?假如说财务经理把帐做好,公司理财又绰绰有余,那么公司领导、公司同志自然会认为你很能干。但是,如果你三天两头扑在帐上,这个数据错了,那个数据错了,你叫别人怎么看,你的地位又怎么能提高呢。如何提升财会人员的形象问题,我打算讲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接受后续教育,不断知识更新。到了二十一世纪,一切正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我们会计也一样面临着创新。会计的知识是和整个宏观社会环境、整个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经济的发展对会计观念、会计方法和会计理论都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我们会计人员,首先要接受新观点、新方法、新思维、新理论,而要接受那么多新观点、新方法、新思维、新理论,接受后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在国外,后续教育就是继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学校受的教育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在实践当中学起来的,因此,在新的时期当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知识的挑战,我们要接受后续教育。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已经丧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现代会计的挑战性很强。从过去会计不受重视到现在一个硕士研究生找工作都很难,经历了一个很大变化。我带的一个研究生在上海找工作,整整找了半年,还没找到。这不是说他找不到工作,而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很难。这就说明现在硕士找工作并不象当年。我们那时侯,毕业是统配的,还不让出去自己找工作,现在硕士生工作不太好找,这是一个大的变化。这说明要求提高了,这需要一个后续教育。象我们这一代怎么办?我们要评职称,要晋升,都要有知识的底子。这说明后续教育对于我们相当重要。通过各种方式自学,通过研讨班是相当有效的。我们财经学院及其它学校办硕士班也是一个有效方法。象我们这种年纪考硕士生,都卡在外语上,但是学位进修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它是宽进严出。进去的时候不用考,你只要进研究生班,课程毕业承认你研究生进修学历。你如果外语比较好,再通过全国外语统考,经过一个经济学的综合测试,两个考试通过后,你就可以花半年时间写论文了。论文写出来,就基本能够拿到硕士学位了。我们当年是花三年时间读研究生,现在是兼职的读法,两年多就可学完了,再搞半年或一年就可拿到学位了。相对来说,时间短了,但课程并不见得少。那时候,我们学会计,工业会计、集体企业会计、农村会计样样会计都要学过来。到现在,有些会计是没什么用了。现在改制了,现在变为学企业会计准则。刚学会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又马上改成了现金流量表。刚学了股份会计制度,现在财政部又提出一个新的统一会计制度,大家又得再学,说明知识变革的很快。大家要重新学习,我说,后期教育既可读正规的研究生课程,也可以从各种研讨班上学习。这种学习还是很有效的,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学习班,我觉得很好,这个班除了主讲人讲了之外,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也可以研讨,可研讨财务如何管理,现在知识更新了,变化很快,企业财务财会人员除了要做好会计之外,还要搞管理、搞资本运作等等。即使简单的财务核算中,新思维也层出不穷。我这里讲的不是很具体,后面的老师会讲,知识更新在哪里,会计发展新理念,财政怎么改革、税务怎么筹划,都会讲的比较具体。我想通过这次讲座,大家多少会摸索到学术上的新动态。举个例子,会计变化很大,仅仅是个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就包括四个阶段,一是确认,二是计量,三是记录,四是报告。现在二十一世纪来了,对这四个阶段全部在发生冲击。为什么要发生冲击?举个例子,所谓确认,过去,我们的确认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否定收付实现制。但是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都是职责发生制,但是权责发生实现以后,钱却没收回来。如果差那么点现金,企业转动就可能困难,甚至就有可能倒闭。那么就对企业形成新问题。我们是不是要坚持权责发生制?从私人老板来讲,钱收到了,才是利润拿到了,没有讲实现的了,我就收到钱了。那么对确认的原则,是不是就单单采用一种权责发生制呢?在一定情况下,我们的收付实现制还是要使用的。此外,更新的观念中又提出了现金流动制,这样对确认就有改变。那么对计量来讲,对计量原则,我们以前仅仅讲的是历史成本问题,也就是我们所有的帐务必须按照历史成本,按已经发生的成本记录,但现在观念更新了,我们现在仅仅按历史成本记录的话,那么许多衍生金融工具,它们都是不能以历史成本来计量的。这时,我们又产生了新的概念,就是我们的计量原则要多元化。我们不仅要用历史成本,还可以用重置成本、市场成本、公允价值等。这是讲的计量上的变化。在记录上面,我们中国以前采用的是单式记帐的方法。五百年前,意大利的巴其阿勒发明了复式记帐的方法,很快地席卷了全世界,现在流行的是复式记帐。当然,复式记帐,我们现在主要讲的是借贷记帐法。而新世纪以后,又有人提出了多式记帐法等,观念很新。
   第二,需要培养财会人员的品质。美国一个教授将会计人员的品格总结了六个方面,即六个“I”。第一个是Intellectual BRetence。Intellectual是知识的,BRetence 是才能的。Intellectual BRetence,就是“才智”;第二个是独立性,会计独立性很重要,英语是IndeBRendence,这个可能我们熟悉一点;讲会计、审计的时候,肯定都会讲到独立性;第三个会计的品格讲正直,一个人要正直,正直就是Integrity;第四是大无畏的精神,不要怕,该说的就说,该监督的就监督,该检举的就检举,英语是IntreBRidity;第五个叫正义感,作为会计人员要有正义感,英语是Indignation;第六个是个性,会计人员要保留个性,英语是 Individuality。这是美国当时总结的六个I出来。会计人员实际上除了要有这些品格外,还应讲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有些方面是与品格是相通的,有些相关在一起。
   除了六个I之外,我还补充几条:一条是我们会计要讲忠诚。再是要勤奋。还要讲守法,这个守法当然是广泛的,包括我们遵守会计法,遵守我们会计各项规章。用会计的各项规章来监督。
   还有一个是保密。会计因为工作接触比较多的财务信息,要保密,特别是财务负责人。不是每个部门来查帐,都可以来查,这一点我是坚决反对的。我以前在管财务的时候,有个部门他说要看自己部门核算的帐本,叫我们下面的财务人员把帐拿去让他们翻翻。但这个部门翻过去,一套帐都在里面,他什么都看到了。这样的话,还有什么保密可言。所以,规章制度一定要建立起来,不是说谁都可以来翻帐。财务帐的调阅,一定要经过财务负责人的同意。看你要的是什么材料,看是不是与你相关的。但除此之外,还要自己保守秘密,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即使别人调阅资料,也要注意保密问题。再一个是职业谨慎,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要有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作为一个财务负责人,你在这个企业也好,到了新的企业也好,千头万绪抓什么?抓西瓜,抓芝麻,抓大工作,抓小工作?马上把工作局面打开,这就能够反映你的工作才能,也能提高你本人、整个会计职业界的地位。刚才讲了,你本人如果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本身连个帐都算不清楚,提供的数据都是错的,那么你怎么能提高地位呢?我记得我们过去也有这样的财务人员,两个领导闹矛盾,领导要你提供一套利润的情况,这个领导好大喜功,希望业绩好一点,报个利润高高的;那个领导希望诋毁前者的业绩,想给他说得差点,就给他说有很多潜亏。如果财务经理按照两个领导的授意做了两套帐,报到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就会问,你这个财务经理是怎么做的,给张总做的帐是利润几千万,给李总做的帐是亏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大家实际上是知道的,作为财务人员都清楚,基本数据是一套,但是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不用做假帐,也完全可以出两个结果,这一点,会计人员是理解的。但作为领导人员怎么会理解呢?肯定以为你企业的帐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我说,我们财务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要保持一个基本的品格,要迅速将自己的才能反映出来,要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权利。你把工作做好了,领导照样赏识。你给A 经理这样一个报告,给B经理这样一个报告,到最后大家对你都不会赏识。我碰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两个老板说,你不按我的要求,我可以让让你走。那个老板也说,你不听我的我也可以让你走。这个财务总监纠葛在中间,怎么办?这时候我们会计本身要有一个禀性,有一个品格。有了这个品格之外,你还要把自己的能力反映出来。假如说在工作中,你能把能力反映出来,别人就不会为难你。即使有人认为你做的不好,但大家认为你这个人还是很能干的,你也不会被怎么样。那么,怎么把局面打开?我认为(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经历,讲起来有一大堆)……,我这里简单提几点。假如说,你在现企业,或者因为工作关系调到一个新的企业。应该抓什么,怎么样把工作迅速打开,重视些什么?我想,可以抓这么几条。第一条做好基础工作。这里的基础工作就是我们过去读书时候讲过的管理基础工作,如计量手段,记录等。但是实际上,按照现在新的时代来讲,基础工作不光光是把计量手段、原始记录等搞好,更重要的基础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学会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你到这个企业的话一定要学会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问题。以前我们讲会计制度不用你设计,国家有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详细到每个科目,每个帐目怎么记都给你搞好了。但是时代变化了,会计制度逐步逐步要被会计准则淘汰。将来的趋势是,会计准则将代替会计制度。那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呢?会计制度一是一,二是二,给你规定得详详细细,会计准则是怎么回事呢?它给你一个标准的答案,但这个标准答案又可能不是唯一的。举个例子,存货的处理,也可能是先进先出法,也可能是加权法平均法,也可能是后进先出法,也可能是实地盘存法。会计准则给你各种标准答案,这时候你选哪个?那你就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把会计政策确定下来。什么叫acunting BRolicy会计政策呢?会计政策就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方法,这就叫会计政策。那么企业会计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呢?企业会计制度的核心就是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举个例子,折旧比率过去不用我们自己定。国家税务部门给你确定固定资产,如汽车多少?房屋多少?但是在合资企业,折旧率有时是由董事会决定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逐步逐步也都要由董事会决定。税务部门怎么定我不管,这是你的税务利润,应税利润。但我企业有我企业的帐面利润,那计算企业的帐面利润时折旧怎么扣?这个折旧年限怎么定?可以二十年,也可以三十年,这就是你企业形成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确定以后,就可以设计企业的会计制度了。会计制度设计中我们讲了一个重要概念,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使用财会人员的价值判断。过去财会人员不用价值判断,上面规定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将来的趋势是要给你一个判断的空间。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标准答案,但标准答案不是唯一的,哪一个才是适合你的?这就需要你财务人员的判断,那么价值判断就形成你的会计制度。当然,你会计政策选择也是很有讲究。我们现在讲上市公司有一个时髦的概念,叫利润操纵。什么叫利润操纵呢?这就是刚才我讲的,可以把利润算高一点,也可以把利润算低点,这叫不叫假帐?这不叫假帐。什么叫做假帐?没有这回事你硬要做,是假帐,会计政策不允许,会计准则不允许,硬要做是假帐。提供错的数据叫失真。但是同样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有两个方法,有三个方法。你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方法,这叫会计选择,又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个会计选择的结果是用了价值判断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不叫作利润操纵。那么一个企业财务人员,你是用了利润操纵,还是用了会计选择,把利润提高了?这就是你能力的反映。那么在这个基础工作当中,如果我到一个企业中去,特别是一个新的企业,我先会建立它的会计制度,建立它的会计政策,确定它的人员岗位责任制。然后尽快把会计从手工变为会计电算化。这就是基础工作,也就是你把会计制度设定了,定人,定岗,定制度,定电算化。把这些工作搞完了,你基本上可以把其他具体工作交给会计部长,或者财务部长去办理。你这个财务总监就可以高高在上,去运筹其他的资金去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要建立财会部门岗位责任制和加强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财务主管,你企业当中管多少人,财务部你是几百人,还是几十人?财务部内还分设什么部?是设资金部,成本部,核算部,还是材料部什么的,等等。需要设多少部,应根据工作需要。但是要有个原则,一定要岗位责任制建立起来。我知道我们这里有很多专家,都已建立起来了这些制度。但是一些小的企业,做得不那么好。我觉得,到一个企业搞财务的话,一定要尽快把岗位责任制搞好,定人、定岗、定责权、定奖罚。每个财务人员的财务责任都要明确。你的企业财务部门下面设几个分部?几个分部工作职责是什么?有谁来负责?每个人的职责是什么?他要完成什么目标?都要有详尽的规定,也有利于年终考核。那么,把岗位责任建立好以后,我们还要讲建立一个内控制度。内控制度不单单是我们会计部门的事情,但是会计部门在内控当中往往是起一个牵头作用。什么是内控制度?我记得我们这个讲座中后面专门有一讲,是专门讲如何建立内控制度的,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内控制度按照我的印象,是这几句话:一个是授权明确,也就是岗位责任制定了以后,不管哪个层次的人,财务部门每个层次的人,还有业务部门每个层次的人,包括老总的授权,都是要有明确授权的。一百万的金额是哪个人批,一千万是哪个人批。我记得今年吧,有个大企业,叫我们帮他们做财务咨询,就提到过这个问题,因为它没有建立一个岗位责任制,也没有建立一个内控制度,也可以讲内控制度不明确。某个业务部门老是要钱,一个基建项目,今天要一百万,明天要两百万。财务部门说你昨天不是要了一百万了,今天怎么又来要两百万了?这里既没有一个资金使用计划,又没有一个授权计划,那个业务部门说你不付啊,工程完不成,你负责。年底我们这楼要结顶的。如果完成不了你负责。告到董事长那里,董事长说你们要支持业务,就批了。在这种情况下,做财务经理的人,是很有体会的。你不给他钱呢,业务跟不上进度你负责,出了事情你负责。而且作为一个老总,有时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他自己有多少资金可以投资也不清楚,往往要你支持业务,他很轻易地就将钱批出去了。作为财务人员来讲,我的资金首先要考虑有没有那么多;第二,即使有那么多钱,还要考虑该不该付;第三个,即使该付的情况下,还要考虑轻重缓急;即使有个轻重缓急,还要看你以前付款记录怎么样,收钱的记录怎么样。我们这里需要讲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假如说,没有一个授权制度的话,这个钱到底该董事长批还是谁批?这就说不清楚。说到内控,说到底,一个是授权清楚,第二是职责分明,也就是各管各的。职责分明的话,每个部门都要管住自己。我们财务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最简单的,即管钱的不管帐,管帐的不管物,这是通俗的语言。实际上,我还可以把它归结成三个“内部”。前面的授权也好,职责清楚也好,说到头,都是一个内部牵制的问题。所谓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监督,内部稽核。首先是内部牵制,有授权,职责又清楚了,自然就形成内部牵制;光光有一个内部牵制还不行,还要内部监督;光光内部监督还不行,还要有内部稽核,或者说内部审计。这样的话,就把一个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了。所以,我刚才强调的第一条是打好基础,第二是把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
   第三讲实施预算管理,控制费用支出。不管是一个费用中心,还是企业的下属单位,或者是一个核算分部,或者是针对一件事情等等,我们都要尽可能实行预算管理。比如说下属企业要完成多少利润,或者费用要开支多少,如果要搞基建项目,在某个基建项目要花多少,每个子项目要花多少,全部要有一个预算计划。有了预算计划,财务部门才能按预算执行。除了预算计划,我们财务部门还要有一个大额的用款计划。预算是一个总的大的,但是有了预算计划,财务部门可以给你准备资金。但是如果你有大额的资金利用,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大额资金的运用计划表,资金使用日程表等等,把这个建立起来。预算管理,我们以前是比较薄弱的,尽管我们企业以前讲了很多年计划,但是实际上,计划都是空的。预算的一套,我们这里在座不少人管理会计都搞过,预算的一套是相当重要的。预算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重视现金管理。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也是反映一个企业偿债能力的资产。这个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国外的cash包括了银行存款,我们中国现金就是现金。实际上国外存款与现金都叫现金。一个叫手头现金crash on hand ,一个是银行现金crash in bank。所谓现金管理,就是重视现金。刚才讲了,我们过去讲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为什么会受到伤害?就是因为很多企业现金存量很少。但是,就权责发生制来讲,你利润可以很大。这样企业往往容易倒闭。在香港,有个企业叫东宁集团。东宁企业在国内的主要项目是高路华。高路华大家知道是生产彩电的,它的总部在江门,是相当大的企业。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就是几千万港币的现金头寸调动不过来,差点陷于倒闭。股票从几块钱落到三毛钱,而差点倒闭。第二个例子是,香港一个很有名的投资银行,叫百富勤,我们称它为中国红筹股之父,中国到境外上市的公司,大多是它做包销的。他规模很大,到最后也就是几百万美金调动不过来。他找到长江实业李嘉诚,李不帮他,最后破产。这里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我们的权责发生制有一定的问题。尽管你帐面体现利润,财务指标很好,但是你的现金流量不足,那么往往由于现金不足而陷入破产。为什么这几年现金流量表越来越被重视?财务状况表的核心是营运资本,working caBRital ,但是财务状况表还是不行,要转到现金流量表,重视你的现金流入支出。而且这第三表,过去是内部报表,现在是第三大报表。这就说明了现金的重要性。而且刚才讲了我们的确认原则,原先是权责发生制,现在又有人提出,现金流动制,也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你们将来可以关心一下现金流动制这个概念。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财务领导人,要相当重视现金。既要重视现金的重要性,还要把现金运筹好。我想,将来,不仅是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也肯定能进入股市。虽然进入股市风险很大,但给了财务人员一个发挥短期投资、运筹资金的能力。中国的大额外汇利率也放开了,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外汇市场也会开放。以后怎么炒外汇,炒股票,怎么投资债券,这全部是财务部的事情。当然企业也可以另设金融部,这是例外。一般情况下,还是财务来筹办的。能不能提升财务人员的形象,与能不能运筹好这个资金很有关系。这是第四,要加强现金管理。
  第五,要控制企业信贷,包括对外借款,对企业的放帐,对外面的开具信用证,对外担保。这方面我们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教训很多。对外担保以为不要自己掏钱,对外贷款为了小小的蝇头小利,有时为了小小的利息差。在这些方面,企业如果信用失控,放帐担保,往往是企业倒闭的一个很大原因。到国企好好调查一下,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发生巨额亏损。所以,我们财务部门对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企业基本准则出来的时候,我们仅仅对应收帐款提取千分之三到五的坏帐准备。很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他的猫腻不在应收帐款,大量的钱在其它应收款。如果仅对应收帐款提坏帐准备,而且是千分之三到五,但最大的应收款项却在其他的应收款上,出问题也出在其应收款项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讲到投资价值时,也要注意猫腻就在这里。作为企业讲,要特别重视应收帐款,放帐、担保等问题。
   第六,项目投资管理。很多企业赚了钱以后肯定要搞多元化。搞电子起家的,或搞纺织起家的,钱多了自然要搞多元化,搞多元化必然要把钱投到其他上面去。早两年海南房地产热火朝天,多少钱都投到海南去了,但是到现在都是颗粒无收。在项目投资中,中国历来的情况是,特别是国有企业,都只注重投而不注重管。那么现在的财务经理,财务主管,一定要清理这些项目,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到一个新企业去任职,要好好的把原有的投资项目理个帐出来。把投资好好理个帐出来。给老总作个参考,这也是你的一个能力的反映。这是第六个问题。
   第七,搞好税务筹划。税务筹划也叫做税务计划tax BRlanning 。对我们企业来讲,过去我们讲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我们会计完全是按照财政、税务制度做帐的。搞了会计准则以后,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呼声,那就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适当分离。我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标准和税务确认是不一样的。每个企业按照公民的合法义务应该交税,但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也应想到尽可能减少税务负担tax burden。这并不是逃税。我们讲税务计划就是好好地把税务安排一下,然后尽量减少企业税务负担。记得在十多年前,89年,我曾做过一次报告,我当时讲到逃税和避税的差别,投资和投机的差别等。当时这些概念是比较新的。特别是避税很多人是不敢讲的。当时我在境外工作,我到境内来讲。我们全国的财务研讨会,我讲了,当时反响比较大。现在比较好讲了,避税讲的好听点就是税务筹划。那么筹划什么问题呢?香港实行来源地主义,来源于香港的收入,要交税。不来源于香港的收入不收税。税务筹划,就是要在业务发生之前,考虑合同在中国签,还是在香港签。如事前策划了,在中国签,就可以认为业务是来源于中国,是oversea inme,是海外收入,不用在香港交税;但在香港签,利润来源于香港,就是要交税的。因此,把事情放在事前,叫筹划,事情发生了,去改帐,做假帐叫逃税。所以我们讲逃税、避税时,就是要掌握税是怎么交的,税务有什么规定。我们在税务当中要运用它的政策,也不能说钻法律的漏洞,这叫税务策划。能不能做好税务策划,这又是财务经理的形象问题。特别是私营企业老板,你一个财务经理对税务熟不熟悉,能否避点税,这是私营企业老板相当看重的。你老老实实地交税,不能帮我减税,假如我是私营企业老板,也不会很欣赏你的。以企业本位的角度来讲,都想减少点税负,但这前提是必须符合国家税法,税法当中不能说是有漏洞,但税法一定有许可的范围,看你是否能够利用。就如刚才所说的会计准则,有两三个标准答案,我选择适合我的答案。在会计准则的选择当中,我叫会计选择;在税务当中,我叫税务筹划。这个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第七。
   第八,开展资本运作。我把资本运作看成是财务经理、财务主管的最高境界。一个企业,我刚才讲的几条里面,最简单的一条是把会计基础工作做好,把它上电脑了,核算工作下放了,这个工作做好了,你就可以全力以赴去做管理了。做了管理以后,你可以管现金,管资产,管负债等等,管到最后,就要开始搞资本运作。刚才讲了,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创造价值,最简单的创造价值是间接创造价值。稍微高级点的是去炒股票,炒外汇,把资金运筹好,是高级点的直接创造价值。最大的创造价值的一步在那里呢?就是要搞资本运作。资本运作可以很有效地起到企业扩张,滚雪球的效应。也就是用一定的现金流量通过资本运作,去控制另一个企业。通过另一个企业再去控制下一个企业,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地把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等等。那么资本运作怎么搞?我后面还有专门一讲。资本运作能不能搞?这也涉及到一个新时代对我们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我们能不能适应的问题。我想假如说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能把现金管好,能把投资管好,能在企业搞资本运作,这样一个财务经理,作为公司领导人,你还说他没能力,或者还不给他高薪吗?这是第三大点,要发挥迅速开创工作局面的能力。
  第四个方面应注意培养组织和公关能力。会计人员在新的时代下,不应再是内向、刻板,难以沟通这样的形象,而是要有组织能力,公关能力。组织能力是很自然的,你作为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多者管几百、几十个会计,少者管一两个会计,毕竟你是个领导。你是个领导就要有组织能力,这是新时代对财务负责人提出的要求。公关能力也是需要的。假如仅仅是要你做个帐,你可以谁都不用见,制度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但新时代的财务经理,你要减少税务,要和税务人员打交道;你要让你的报表漂亮一点,你要和审计人员打交道;你若是办一些其它事,你可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所以,现在的财务负责人,就不能再是一个很保守,很刻板的形象,完全是一个公开的,开放的和一种不卑不亢的形象。开始的时候讲旧形象,财务人员可能是一个老头,眼睛看着脚步,手里拿着算盘,头上带着西瓜帽。这是文学上,电影上的形象。但现在的财务经理的形象,我在香港看到的,在美国看到的,是西装革履,信心十足,这完全是现代经理的形象。深圳跟的比较快。深圳比较精明的财务经理大多数三十多岁,确实不错,像我这样跨出四十岁的人都偏老了。这是个公关能力。
   最后一点,就是讲,要做一个成功的会计。形象慢慢发挥了,那么就要做一个成功的会计。我在我们学生中,我就专门讲了一个如何做个成功的会计的讲座。学生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马上要毕业了。毕业以后到底怎么选择行业?怎么做一个成功的会计?作为一个成功的会计,前面我讲了好几个要素,譬如提高品格等,我讲我们各行各业会计当中把学历提高了,把知名度打开了等等。我们这里做个成功的会计,以后就经历了。我想做个成功的会计,我还提到一条就是说我们会计人员过去讲人怕出名,猪怕壮。但现在会计既然心态要oBRen,就不要怕出名,猪不要怕壮。就是说会计人员要打开知名度。打开知名度讲几个要点。第一,心态上面不要怕出名,时代不同了。不是说你很嚣张,但是不要害怕,打开知名度。打开知名度,你从会计上面的事业成功,变成行政上面的成功。我们大家都是很敬佩的。举个例子,我们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教授。王教授我们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他是辽宁的一个大学的二流的会计学者。是个会计学者,但不怎么有名。但是从一个会计学者到贵为我们政协副主席,大概是我们会计界的最高人物,我想他是相当成功的。在我们会计当中,相当大一部份,将来是会坐领导岗位的。因为现在实际上,我在深圳的接触当中,很多的银行老板,很多大企业的领导,特别是现在风险基金证券公司经理,当初都是学会计出生的。学经济学的,我刚才讲的我原先是学会计学的。我在人面前,我希望说我是一个经济学硕士,现在时代不同了,经济学现在注重的是搞实质研究,搞资本市场研究,搞财务学研究。往往是经济学向财务学靠拢,不像以前那样。通过这种情况,会计人员慢慢也可以当领导。这是不要怕出名。第二个途径,就是参加社团和会议,包括我们各级的会计组织。包括各方面的会议,包括像我们这样的高级研讨班。高级研讨班中认识很多人,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增加知名度,了解情况。第三点,在各位总监,各位经理,有精力的情况下,多把工作经历和你的学习心得多写一些论著,论文在杂志,刊物当众发表。我们有些经理很忙,没时间写,这样你的经历不能和人家分享。有些经理觉得我们没写过。也不要紧,你从头做起。写出来也是一种扩大交往,扩大知名度,促进经验交流。第四,有机会做一些公开讲演和报告。当然是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这几个方法把知名度扩展。我前面说了,有了素质,有了一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开放度,再加上一定的知名度,这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成功的会计学者的基本要素。若有错误的观点请大家指正。
原文来源: 中国会计视野 原文网址:http://news.esnai.com/39/2004/1231/14356.shtml
 
开班信息
网站客服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7-2016 中兴会计培训 中兴财经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绍兴校区:绍兴市区中兴中路287号时代大厦416室(公交宋梅桥站)  电话:0575-85126169 85116248
柯桥校区:柯桥山阴路289号电信营业厅西侧  电话:0575-84127470 84120359
浙ICP备070264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0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